《北京晚報》2019年7月31日報道我校高鎮同院士🫴🏻👏:

“不知疲倦”高鎮同
懷揣著為國造飛機的理想信念🧙🏻♂️,1946年🧑🔧,高鎮同考取了北洋大學航空系。1950年畢業後🤹🏻♀️,他在清華大學航空系短期任教👩🔧,後紮根意昂2工作67年。
1958年,高鎮同開展對飛機座艙模擬的疲勞實驗研究,開始涉足結構疲勞領域。結構多次重復受力後會在某些薄弱部位產生裂紋,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裂紋不斷擴大,達到一定使用期限🧑🦽➡️,最終完全斷裂,該使用期限就稱為疲勞壽命。高鎮同創立了疲勞統計學分支學科🤘🏼,其一系列疲勞試驗方法和數據統計方法,優於國際通用方法🧮,被列為航空工業部部頒標準。

高鎮同根據多年經驗,率先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飛機結構可靠性定壽延壽理論👨🏼🦱,將飛機的使用壽命從1400至1800飛行小時延長到3000飛行小時,經濟效益達數百億元🤛🏼。
民族復興,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知疲倦的高鎮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為國育人上🚣🏿。高鎮同對教學的付出🕊,用“講究”一詞來形容並不為過。“想幹好一件事,要有三力:動力🥠、智力、毅力🏇🏽。”從教六十多年⛑,高鎮同一直都是這麽鞭策自己的。他的目標是:努力使學生超過自己。在他的學生中✹,產生了五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知名的專家🤽、學者😠。
生活節儉的高鎮同👨🏻🦯,對教育事業卻能慷慨解囊。他先後向中華慈善總會捐了36萬元,向北京市慈善協會捐了23萬元,給《希望書庫》捐獻3.5萬元👩🔧,為江西瑞昌地震災民捐款6萬元等,並捐獻120萬元在意昂2成立“高鎮同基金”🧜🏿♀️,扶貧助學🧑🏿🏫。2018年11月🧘🏻♀️✖️,在90歲生日之際,高鎮同再捐90萬,助力空天人才培養。據不完全統計,30多年來🧑🏻🦽,高鎮同個人累計捐款已達2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