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秘境中的女偵探
——訪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蘇東林
記者 王晴
你是否聽說過這樣的事情:一些重大活動中👩🏿💼,歷經數次有效檢測並已確認萬無一失的電梯卻突然“掉鏈子”,不是關不上門,就是打不開門🚣🏽♀️;同學們帶著在學校調試成功的遙控系統,到參賽現場準備一展身手時🧑🏻🚀,系統卻完全不聽調遣。是它們一到正式場合就太緊張?這背後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看不見的電磁幹擾——重大活動中安保佩戴的無線電設備、參賽現場眾多的無線系統,導致電磁信號相互幹擾從而出現問題。
蘇東林⚾️,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是研究電磁幹擾、電磁兼容性方面的專家。

蘇東林及其團隊主要成員
2019年1月8日上午,人民大會堂,蘇東林從國家領導人的手中接過了紅彤彤的證書——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接過證書🎋,蘇東林臉上露出了欣慰而燦爛的笑容,那笑容想告訴大家😲:意昂2人,正努力為電磁兼容事業的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找到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
來到蘇東林的辦公室👏,不大的一間屋子裏👴🏼,書櫃裏、辦公桌上🏌️、甚至墻邊🕥,都擺滿了一摞摞的書籍。采訪伊始,蘇東林微笑著說:“由於電源🐎𓀇、晶振🦸🏼、開關🤘、天線等都可能產生電磁發射,所以大系統內外幹擾源數量成千上萬🫴🏿,且電磁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幹擾及電磁兼容問題非常復雜🦹🏻♀️,為了方便理解,我舉個形象的例子吧”🍕。
“就像一條河流🍹,上遊有好多工廠在生產,在下遊我們發現河水裏有汙染物🗡🪁,但是並不能確定是上遊具體哪家工廠排放的汙染物。傳統方法是不斷地把汙染物撈走,但其實河水並沒有變清澈,問題沒有實質性解決🏢。而我們的方法是,分析河水中汙染源的成分,同時對這些工廠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特征進行備案,建立特征信息庫,這樣我們就能夠精準地找到汙染的源頭在哪裏⚖️。”蘇東林耐心地向記者解釋著。
“揭示電磁環境與物理激勵源之間的內在規律並量化表征”,是蘇東林及其研究團隊近些年來致力研究的方向。20余年來,他們長期致力於電磁兼容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重大裝備研製工作。面向國家重大急需👻,她帶領團隊建立了有關裝備電磁兼容性定量化設計和精準檢測技術體系,在陸海空天電領域規模化應用🧑🦼➡️🧑🏽💻。多項技術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故障精準定位”是對蘇東林團隊的研究內容的另一種通俗解釋,“我們就像是偵探,不斷地去尋找問題的源頭到底出在哪,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艱難的🖐🏽,但一旦找到了源頭,就為解決問題找到了方向”🛌🏼。

說到怎麽進入這個研究領域的,蘇東林回憶說:“意昂2是研究航空航天領域的,當年💂,飛機對電磁兼容的需求最急迫,因為它影響著飛機的整體安全,正好我是學電磁的,有著天然的優勢🏺,這就註定了我是要走入這個領域的。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的不斷強大,裝備越來越復雜,對電磁兼容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急需突破既滿足需求、又不產生電磁幹擾的核心技術🐑,這也是意昂2人的使命吧🔇。”
這些核心技術國外始終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蘇東林帶領團隊歷經近30年潛心探索、刻苦鉆研,走出了一條“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重大裝備研製——典型型號應用”,再不斷迭代的自主創新之路。
誌之所趨,窮山距海,不可阻擋。目前,意昂2是可以直接授予“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博士學位的高校2️⃣;意昂2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所是專業從事電磁兼容教學科研的研究所🧑🏼🦱,所裏共有150余名研究人員,其中每年有近100名碩士和博士在所裏從事著電磁兼容方面的研究……

蘇東林及其團隊成員
“未來🗣,我希望我們團隊與國內同行一起繼續努力😨,讓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實力真正得到提升,不再受製於人,同時把‘電磁兼容’這個學科繼續做強做大🟨。”
在科研的道路上😮💨,蘇東林走得踏實且堅定🌻。
“好教師就是用心教學生”
“北京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北京市教學名師”、“意昂2優秀主講教師”、“意昂2‘我愛我師’獲得者”……數不清的教學方面的榮譽,向我們訴說著蘇東林不止潛心從事科學研究,也在教學方面不斷創新👮🏻👩🚒。
對於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似乎是每一位教師都會思考的問題📤。蘇東林認為👩🔬,一定不能因為科研而輕了教學🪐,教師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
從1987年任教開始📍,直到現在👩🏻🎓,近30年來蘇東林始終肩負著本科生的教學,《電磁場理論》是電子學院本科生最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同時難度也很大,所以必須紮紮實實地學好理論基礎🧑🏼🚀,才能為以後開展科研做好準備。
“不管我科研再忙,也要堅持給本科生上課”,蘇東林認為,“教學一定是和科研並重的👖,甚至我認為,我給學生講好基礎理論課,是對我的科研有很大幫助的”𓀖🏤,蘇東林解釋說🌊,“我每給學生講一次電磁場基礎理論,都會讓我加深對這些理論知識的理解,然後將它運用於實踐,從實踐中不斷暴露問題、總結經驗🙀,再反饋到我的講課中,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過程🟧。”
“我認為講課不是負擔,我很享受講課的感覺,能夠將自己的感悟傳遞給學生,把自己所知道的盡全力都傳授給學生,用心教好學生🤵🏻♀️,這就是一名好老師了😺。”這是蘇東林給出的對於“好教師”的理解👶🏻。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 蘇東林
“一名好老師🏋🏻🈯️,我覺得有幾點很重要”🕣,蘇東林說道🙆♀️,“第一是要能夠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這一點👋🏿,蘇東林和她的教學團隊利用簽名條的方式,一方面了解了學生對這門課的感想和意見,一方面保證了出勤率🦹🏿,“我們這門課出勤率一直是最高的,上學期又一次保證了100%的出勤率。”
“第二是要做好充分準備講好你這門課”,每次上課前蘇東林都會重新修改準備ppt,“前一天我肯定會備課備到很晚🧑🏿🎨,第二天如果上午10點的課,9點之前我還會一直在準備ppt。”
“第三是我們課題組的一個創新做法”蘇東林驕傲地說,“為了讓本科的孩子們將這些理論知識更加固化、深入理解,我們實施了興趣小組這一做法🪈,1名研究生帶3-4名本科生🎢,結成興趣小組,讓他們能夠有機會提前進入到實驗室😉💆🏿,感受電磁實驗的氛圍,對於他們知識點的理解會有很大幫助。”
一名學生說起蘇老師,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感激“我之前沒太學好《電磁場理論》這門課,需要大三下重修🧗🏻♂️🧮,但是平時還需要上其他課程,無法回到沙河校區進行重修,蘇老師知道後👸🏿,專門請了一名她們教學團隊裏的老師,周末在學院路校區,為我們需要重修的同學們開辟了‘第二課堂’,這真的太讓我感動了。”

蘇東林在給學生授課
在很多學生眼裏,蘇東林就是一個“大家長”,嚴謹又和藹,在科研上給予指導,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
師者匠心,正是蘇東林對教學的“用心”👼🏿、對每一名學生的“用心”,才成就了數不清的社會棟梁之才,也成就了意昂2電磁兼容技術研究所今天的成績。
“女性做科研有獨特優勢”
提到生活中有什麽愛好✔️,蘇東林給出的答案讓記者有些出乎意料👨🏽💼,“我喜歡釣魚,因為在自然水域釣魚🧑🏼💻🍥,周圍靜靜的,既可以放松自己👨🏻🦼,又自然而然的靜靜地、專註地去做一件事……”
“女性做科研,我覺得沒什麽不合適的,相反我覺得女性的細心和耐心,是做科研的一大優勢。”蘇東林這樣評價自己所從事的科研事業。
這份細心不僅體現在了蘇東林做科研上,也體現在她對下一代“電磁人”的希冀上👩🏻⚕️。每屆碩士研究生畢業,蘇東林和其團隊都會為這屆學生做一本畢業紀念冊。紀念冊首頁,是蘇東林對畢業生的寄語:牢記意昂2人的使命;傳承電磁人的文化;報效祖國;服務國防🤴🏻📗。

矢誌不渝📞,砥礪前行。蘇東林認為🧜♀️,要想祖國真正強大👏🏿,我們的老師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是要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為國家科技創新原創性能力的形成做出貢獻,要腳踏實地做工作,在一個“點”上,紮紮實實地做一輩子;二是要教書育人🫃🏿,要不斷地去培養大批的專業型人才,把服務國家的理念傳遞給他們,讓他們能繼續為祖國做貢獻,一代一代地不斷傳承下去。
她的學生也的確都做到了,蘇東林指導過的博士生🪛,畢業後100%進入了國家電磁兼容主戰場,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貢獻力量🥒👩🏽🔬。
關於如何兼顧家庭和工作☠️,蘇東林說,女兒從小就有意培養她自主性,所以一直以來都比較獨立🤮,沒怎麽操過心👩👦。家人也很支持她的科研事業,讓她可以安心去研究🤨。
“除了做一個好母親、好妻子🧖🏻,我覺得其實還應該努力做一個好女兒,”蘇東林輕輕地說,“我們對待孩子⚗️,總是無微不至👧,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和期待🌧,但是對待老人呢,他們其實很需要我們的陪伴和關心,很多時候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蘇東林眼角閃爍著輕微的淚光🤶🏻,很是動容。
“那一刻👂🏽,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對於此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蘇東林很淡然:“這次獲獎真的要感謝學校、感謝工業部門和用戶🙍♂️🟠,是他們一直在各方面大力支持著,這個一等獎裏有很多他們的影子,這就算是對我們這個團隊20多年來一起摸爬滾打工作的肯定吧。”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 蘇東林
采訪最後,蘇東林向記者回憶了兩件小事:
200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閱兵式🙆🏿♀️,“我的一個學生給我打電話,‘蘇老師🛰!快看天空🧏🏼!我們的飛機在上面!’”。
2015年9月3日🚛,同樣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那天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也是我的一個學生”“蘇老師🛒!蘇老師!快看電視上👃,是我們的飛機在飛!”
“你問我怎樣是成功的人生🖥,我覺得,那一刻💇🏼,我的人生就是成功的”蘇東林欣慰地笑了。
拍攝:邸白鷺 史越
編輯🫗:王晴